船舶電子電氣工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學科門類:工學 代碼:08
類 别:交通運輸類 代碼:0818
專業名稱:船舶電子電氣工程 代碼:081808TK
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制定的國際海員教育和培訓标準,滿足我國海船電子員标準要求,适應船舶自動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同時加強港口運輸、港口電站人才的培養,學生要求掌握電子技術、電氣技術、控制技術及船舶電子電氣設備管理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工程訓練,具備一定的工程素質和實際技能,能夠勝任現代船舶電子電氣、港口運輸、船舶設備的管理、設備的檢驗和維護技術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
1、思想品德培養規格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産黨的基本路線;掌握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行為規範,紮實的工作作風;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三農”服務;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鬥、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的品質;掌握必備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市場競争意識;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2、知識能力培養規格
本專業是集現代船舶電子電氣系統、電氣自動化、信息技術與通信導航及管理于一體的高新技術綜合學科。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①掌握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②掌握電子技術、電氣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
③掌握船舶動力裝置、船舶電氣設備、船舶電子電氣自動化和通信導航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
④了解有關船舶運輸的國際公約和國内法律、法規基本知識;
⑤了解電子信息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态,以及水路運輸的發展動态;
⑥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術設計,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3、身心素質培養規格
具有較高的智力發展水平;具有成熟的情感意識和堅強的意志;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标準,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能夠履行建設祖國的義務。
三、主幹學科與相近專業
主幹學科:交通運輸類、電子信息類、電氣類
相近專業: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
四、修業年限與授予學位
修業年限:學制四年;學習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學分要求
本專業學生修讀的總學分數應不少于179學分,其中理論學分97,實踐訓練學分82。
畢業總學分:不少于179學分
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含主要專業實驗)
主要實驗有大學物理實驗、模拟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子技術實驗、電路原理、船舶電機與電力拖動、PLC原理及應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船舶動力裝置、電力電子技術、船舶通信系統、船舶導航設備、船舶電站及其自動化、船舶機艙自動化等課程的相關實驗。
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入學教育與軍事訓練(含軍事理論)、暑期社會實踐與調查、課程設計、熟悉與基本安全訓練、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考證培訓、精通急救考證培訓、高級消防考證培訓、保安意識、負有指定保安職責培訓、電氣綜合訓練、海船船員适任考試強化訓練、專業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畢業教育。
七、教學時間安排總表
一
二
三
四
合計
1
2
3
4
5
6
7
8
周數
課堂教學
13
18
18
18
18
18
102
複習考試
2
2
2
2
2
2
12
入學教育與軍事訓練
3
3
暑期社會實踐與調查
1
1
1
1
4
熟悉與基本安全訓練
2
2
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考證培訓
1
1
精通急救考證培訓
1
1
高級消防考證培訓
1
1
保安意識、負有指定保安職責培訓
1
1
電氣綜合訓練、
5
5
海船船員适任考試強化訓練
1
1
電子工藝訓練
1
1
課程設計
1
1
2
專業見習
1
1
畢業實習
8
8
畢業論文(設計)
18
18
畢業教育
(1)
(1)
總周數
19
20
20
20
20
20
20
20
159(8)
八、主要課程及簡介
1.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電路原理、模拟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船舶導航設備、船舶機艙自動化、船舶電站及其自動化、船舶電子電氣英語、船舶電子電氣聽力與會話、船舶管理、船舶通信系統、PLC原理及應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船舶電機與電力拖動、船舶動力裝置、電力電子技術等課程。
2.部分主要課程簡介
(1)高等數學
主要内容:專業基礎課,目的是提高學生應用高等數學的原理和方法,為後續的課程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作必要的準備。主要任務是讨論函數、極限、連續;一元函數微積分學;向量代數和空間解析幾何;多元函數微積分學;無窮級數;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運算方法。
(2)大學物理
主要内容:專業基礎課,包括物理基礎理論及實驗訓練課,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及規律,并在物理實驗的基本知識、方法、技能方面受到系統的訓練,從而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科學實驗能力。内容包括物理學的力學、熱學、電磁學等,物理實驗的基本物理量的測量原理和方法,基本儀器的合理選擇與正确使用,誤差和有效數字的運算,數據的處理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等。
(3)電路原理
主要内容:專業基礎課程,課程包括四個模塊的内容:模塊一為電工基礎,包括直流電路、正弦交流電路、三相交流電路、電與磁四個子模塊;模塊二為船舶常用控制電路,包括基本控制電器、常用控制電路、控制電路的保護環節、常用控制電器的檢修與維護四個子模塊:模塊三為船舶電氣設備安全用電,包括船舶照明系統的安全用電、船舶安全用電和安全管理、船舶電氣人員的安全職責三個子模塊;模塊四為船舶常用儀表與蓄電池,包括船舶常用儀表、船用蓄電池兩個子模塊。
(4)模拟電子技術
主要内容:專業基礎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線性電路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内容包括半導體二極管及基本電路;半導體三極管的結構,工作原理,特性曲線,主要參數及放大電路的三種組态;功率放大電路;集成電路運算放大器;反饋放大電路;信号的運算與處理電路;信号産生電路;直流穩壓電源。
(5)數字電子技術
主要内容:專業基礎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數字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使用、分析的一般方法。具體内容包括邏輯代數、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存儲器、脈沖的産生和整形、模/數和數/模轉換電路、系統應用舉例等。
(6)船舶導航設備
主要内容:專業專長課程,主要内容包括陀螺羅經、光纖陀螺羅經和GPS羅經、船用磁羅經、船舶操舵儀、船用回聲測深儀、船用計程儀、衛星導航系統、自動識别系統、船載航行數據記錄儀、遠程識别與跟蹤系統、電子海圖顯示與信息系統和綜合駕駛台系統等。
(7)船舶電站及其自動化
主要内容: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内容包括船舶電力系統概述;船舶同步發電機電壓自動調整;船舶同步發電機的并聯運行;船舶同步發電機的繼電保護;船舶配電裝置;節能型船舶電站;船舶電站運行自動化;船舶電站的管理與維護等。
(8)船舶機艙自動化
主要内容:專業核心課,主要内容包括反饋控制系統的概念、組成、作用規律及執行機構。船舶機艙輔助控制系統、蒸汽鍋爐的自動控制、船舶主機遙控系統的組成、工作原理、執行機構。船舶機艙檢測與報警系統組成、工作原理、船舶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組成、工作原理。為船舶綜合系統的實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9)船舶電子電氣專業英語
主要内容:專業核心課,該課程主要滿足船舶電子電氣工程專業學生對“專業英語”的需求。主要包括國際公約和标準,涉及電力電子技術、電機學、可編程控制器、主機遙控、船舶航向控制、船舶電力系統、船舶電力推進、船舶通信導航,船舶電子電氣技術人員常用業務表格和文件,部分海事公約簡介和節選等。
(10)船舶電機與電力拖動
主要内容:專長課程,主要内容包括電機基本原理、電氣專業基礎知識、直流電機、直流電動機的電力拖動、變壓器、三相異步電動機、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電力拖動、同步電動機、其他用途的電機及電動機的選擇等。
(11)電力電子技術
主要内容:專長課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種電力電子器件、整流電路、逆變電路、直流—直流變流電路、交流—交流變流電路、PWM控制技術、軟開關技術、電力電子器件應用的共性問題、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等。
(12)PLC原理及應用
主要内容:專長課程,主要内容包括電氣控制系統中常用的低壓電器及其使用方法,繼電器—接觸器控制的基本電路以及電氣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法;重點講授可編程控制器的編程及設計方法以及可編程控制器在船舶控制中的應用,并能夠實現各個模塊的通信功能。
(13)輪機概論
主要内容:專業專長課,主要内容包括輪機管理基礎、船舶柴油機動力裝置、船舶推進裝置、船舶輔助設備、甲闆機械、船舶通用系統、船舶防污染與海水淡化裝置、電氣設備和安全設備以及國際公約等。
(14)計算機網絡
主要内容:專業任選課,課程研究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網絡通信技術及協議的應用,培養學生實現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及協議的設計能力;主要内容有: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及層次體系結構,TCP/IP體系結構;數據通信及網絡交換技術;計算機網絡結構中物理層、數據鍊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等各層的功能和技術協議;計算機局域網技術;計算機廣域網技術;網絡互連技術和設備;網絡管理和網絡操作系統;網絡安全技術;Internet技術,重點研究研究網絡技術在船舶中的應用。
(15)自動控制原理
主要内容:專業任選課,包括自動控制的基礎理論知識、程序控制器的基礎知識和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的基礎知識;有關船舶電器設備的自動控制:機艙輔機控制、甲闆機械控制和船舶自動舵控制;船舶自動化等。
(16)船舶綜合駕駛台系統
主要内容:專業任選課,主要内容包括MF/HF組合電台、船用VHF通信設備、NAVTEX與氣象傳真機設備、406MHz EPIRB與Radar—SART設備、船舶通信設備備用電源、船用陀螺羅經、船用測深儀、船用計程儀、船載GPS衛星導航設備、自動識别系統船載設備、船載航行數據記錄儀、船舶遠程識别與跟蹤系統、船舶導航雷達、綜合駕駛台系統等。
九、課程的學時、學分及學期安排表(見附表)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
學科門類:工學 代碼:08
類 别:電子信息類 代碼:0807
專業名稱: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代碼:080714T
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能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科技開發、産品設計、生産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受到科學思維的訓練,具有本學科及跨學科的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熟悉國家電子信息産業政策及國内外有關知識産權的法律法規;
5.了解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态,以及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術設計,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三、主幹學科與相近專業
主幹學科:電子信息
相近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四、修業年限與授予學位
修業年限:學制四年;學習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學分要求
本專業學生修讀的總學分數應不少于170學分,其中理論學分105.5,實踐訓練學分64.5。
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含主要專業實驗)
主要實驗有大學物理實驗、模拟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及電路原理、高頻電子線路、信号與系統、通信原理、數字信号處理、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傳感器原理及應用、EDA技術與應用、計算機網絡等課程的相關實驗。
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入學教育與軍事訓練(含軍事理論)、暑期社會實踐與調查、課程設計、電子工藝訓練、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畢業教育。
七、教學時間安排總表
時間
項目
一
二
三
四
合計
1
2
3
4
5
6
7
8
周數
課堂教學
14
18
18
18
18
18
8
112
複習考試
2
2
2
2
2
2
12
入學教育與軍事訓練
3
3
暑期社會實踐與調查
(1)
(1)
(1)
(1)
(4)
課程設計與訓練
(1)
(2)
(1)
(4)
畢業實習
12
8
20
畢業設計
12
12
畢業教育
(1)
(1)
總周數
19
20
20
20
20
20
20
20
159(9)
八、主要課程及簡介
1.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路原理、模拟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信号與系統、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數字信号處理、通信原理、EDA技術與應用、傳感器原理及應用、計算機網絡等。
2.主要課程簡介
(1)課程名稱:高等數學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主要基礎課,目的是提高學生應用高等數學的原理和方法,為後續的課程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作必要的準備。主要任務是讨論函數、極限、連續;一元函數微積分學;向量代數和空間解析幾何;多元函數微積分學;無窮級數;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運算方法。
(2)課程名稱:大學物理(含實驗)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物理基礎理論及實驗訓練課,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及規律,并在物理實驗的基本知識、方法、技能方面受到系統的訓練,從而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科學實驗能力。内容包括物理學的力學、熱學、電磁學等,物理實驗的基本物理量的測量原理和方法,基本儀器的合理選擇與正确使用,誤差和有效數字的運算,數據的處理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等。
(3)課程名稱:電路原理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從電路模型出發,着重讨論集總參數、線性非時變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為後續課程打下理論基礎。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初步的實驗技能,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内容包括各元器件電流電壓的關系;KCL、KVL定律,各電阻電路的分析方法,各定理的正确運用,正弦穩态電路分析,相量法在電路分析中的運用,含有耦合電感電路的計算,空心、理想變壓器計算,RC、RL,RLC電路的響應形式,階躍響應和沖激響應,非正弦周期信号分析方法。
(4)課程名稱:模拟電子技術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線性電路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内容包括半導體二極管及基本電路;半導體三極管的結構,工作原理,特性曲線,主要參數及放大電路的三種組态;功率放大電路;集成電路運算放大器;反饋放大電路;信号的運算與處理電路;信号産生電路;直流穩壓電源。
(5)課程名稱:數字電子技術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數字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使用、分析的一般方法。具體内容包括邏輯代數、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存儲器、脈沖的産生和整形、模/數和數/模轉換電路、系統應用舉例等。
(6)課程名稱:高頻電子線路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程,也是一門工程性和實踐性要求都很強的課程。本課程的最大特點就是高頻和非線性,這也是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内容包括小信号選頻放大器;高頻功率放大器;振幅調制、解調與混頻電路;角度調制與解調電路;反饋控制電路等。
(7)課程名稱:信号與系統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信号分析及線性系統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的分析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和分析運算能力,為學習數字信号處理、通信原理、等後續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内容包括連續線性非時變系統的時域分析方法:連續系統時域模型的建立,零輸入、零狀态響應的求解,信号的時域分解,系統的沖激響應、階躍響應、卷積;連續信号的基本變換理論,應用各種變換分析線性非時變系統:拉氏變換、傅氏變換及其性質,用拉氏變換、傅氏變換分析連續線性非時變系統;線性非時變系統穩定性、頻率特性的分析方法。
(8) 課程名稱: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課。本課程是以MCS-51單片機為範例,是一門面向應用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綜合性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單片機的基本工作原理,獲得單片機的有關知識和在相應專業領域内應用單片機的初步能力,為将來從事單片機方面的應用系統的開發打下堅實的基礎。内容包括:單片機基礎知識概述;MCS-51單片機的硬件結構及原理;單片機的彙編語言與程序設計;單片機的C51語言;單片機的中斷系統;單片機的定時器/計數器;單片機串行通信技術;單片機接口技術;單片機應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9)課程名稱:通信原理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系統性能分析方法,了解通信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為本領域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适應現代信息社會對電子信息類人才的需求。本課程講述現代通信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模拟通信和數字通信,側重于數字通信。課程内容體系重視基本概念的表述、基本原理的分析、基本技能的訓練,以通信系統為背景,以分析系統的性能為主線,由淺入深分為五個部分:通信基礎知識、模拟通信原理、數字通信原理、通信的同步技術、通信網的多路通信技術。
(10)課程名稱:數字信号處理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頻譜、數字濾波器等基本概念;熟練掌握連續時間和離散時間頻譜的計算;明确區分連續和離散信号各種特性的差異;熟練掌握數字濾波器的設計方法;建立起模拟系統及其數字化系統的區别和聯系。初步掌握頻譜計算和數字濾波器設計的計算機編程應用。課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數字信号的基本概念; CT和DT傅立葉級數;CT和DT傅立葉變換;DFT和FFT;離散線性時不變集中參數系統;理想和實際的數字濾波器;FIR濾波器設計;IIR濾波器設計;數字濾波器的計算機實現等。
(11)課程名稱:EDA技術與應用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先進的電子電路設計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努力進取、團結協作的精神。本課程主要介紹EDA技術的發展曆程、EDA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硬件描述語言、可編程邏輯器件以及EDA技術在數字系統設計等領域的應用。在教學中,将HDL硬件描述語言編程方法和FPGA的開發技術及符合工程規範的系統設計技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強調理論和實際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
(12)課程名稱:傳感器原理及應用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課。課程内容包括傳感器的定義、組成、分類、應用領域;傳感器的特性,電位器式傳感器工作原理,電位器式傳感器變化效應、靈敏系數;電感式傳感器的計算、特性、方法,電感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靈敏度;電容傳感器的工作原理,電容傳感器的特點應用;壓電式傳感器電路及其應用;超聲波傳感器;熱電阻測量電路,單總線數字溫度傳感器;光電器件的工作原理,光電器件特點;傳感器信息融合,傳感器檢測電路,現代傳感器檢測系統。
(13)課程名稱:計算機網絡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課。課程研究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網絡通信技術及協議的應用,培養學生實現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及協議的設計能力;主要内容有: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及層次體系結構,TCP/IP體系結構;數據通信及網絡交換技術;計算機網絡結構中物理層、數據鍊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等各層的功能和技術協議;計算機局域網技術;計算機廣域網技術;網絡互連技術和設備;網絡管理和網絡操作系統;網絡安全技術;Internet技術。
九、課程的學時、學分及學期安排表(見附表)
通信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
學科門類:工學 代碼:08
類 别:電子信息類 代碼:0807
專業名稱:通信工程 代碼:080703
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能适應區域經濟發展及國防、海洋領域發展需求,具有愛國家、守紀律的思想道德品質、良好的敬業精神、人文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和心理素質;具備海洋通信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掌握現代海洋通信技術、通信系統與網絡設計原理及方法;能在國際環境下從事陸地與海洋通信、通信網絡、通信系統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和管理的應用型、複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培養規格
1.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較好的文化和心理素質與修養;具有愛崗敬業、勤奮求實、團結協作的品質;
2. 掌握一門外語;
3. 掌握1-2種程序設計語言及開發工具,能熟練使用常用的計算機輔助分析與設計軟件,熟悉本專業專用的計算機輔助分析與設計軟件;
4.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知識的基本方法,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科學理論、技術手段和現代工具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5. 具有從事通信工程專業所需的相關數學、自然科學知識;
6.掌握從事通信工程專業所需的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和前沿知識、通信工程設計與規劃基礎知識、網絡工程設計與規劃基礎知識;
7. 具備海洋無線通信、光纖通信、船舶通信、遙感遙測和現代通信網絡等的設計、分析、規劃、測試、驗證等技能,掌握相關設備選型、軟硬件運用方法,能正确配置、操作和使用相關儀器設備;
8.具備良好的學科素質、道德品質、涉海法律意識、捍衛國家海洋主權、權益意識、誠信意識、團體意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綜合素養;
9.具有較強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書面及口頭表達能力、科技寫作能力;
10.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團隊協作精神;
11.具備一定的科學實證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學科交叉拓展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對海洋通信工程領域新産品、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初步能力;
12. 了解海洋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建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
13. 了解本專業的最新進展和發展動态。
14.具有跨文化交流、海洋通信國際合作與競争能力。
三、主幹學科與相近專業
主幹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相近專業: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水聲通信
四、修業年限與授予學位
修業年限:學制四年;學習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學分要求
本專業學生修讀的總學分數應不少于178學分, 其中理論學分115,實踐訓練學分63。
畢業總學分:不少于178學分。
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含主要專業實驗)
主要實驗有:大學物理、C語言程序設計、電路原理、模拟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号與系統、數字信号處理、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通信原理、通信電子線路、移動通信系統、 衛星通信、GMDSS海上無線通信、現代海洋通信系統等課程實驗。
課程設計:模拟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等課程設計。
集中性實踐性教學環節:入學教育與軍事訓練(含軍事理論)、社會實踐、電子工藝訓練、海洋通信專業見習與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以及課外創新、創業等實踐教學環節。
七、教學時間安排總表
時間
項目
一
二
三
四
合計
1
2
3
4
5
6
7
8
周數
課堂教學
14
18
18
18
18
18
104
複習考試
2
2
2
2
2
2
12
入學教育與軍事訓練
3
3
暑期社會實踐與調查
(1)
(1)
(1)
(1)
(4)
電子工藝訓練
(1)
(1)
課程設計
(1)
(1)
(2)
海洋通信專業見習與實訓
(2)
(2)
畢業實習
12
(8)
12
畢業論文(設計)
8
12
20
畢業教育
(1)
(1)
總周數
19
20
20
20
20
20
20
20
159(10)
八、主要課程及簡介
1.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電路原理、模拟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通信電子線路、信号與系統、數字信号處理、通信原理、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現代交換技術、移動通信系統、計算機通信網絡、衛星通信、海洋數字微波通信技術、GMDSS海上無線通信、海洋光纖通信技術等課程。
2.主要課程簡介
(1)課程名稱:高等數學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讨論函數、極限、連續;一元函數微積分學;向量代數和空間解析幾何;多元函數微積分學;無窮級數;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運算方法,使學生為學習後續課程和進一步獲得數學知識奠定必要的數學基礎。是通信工程本科專業的一門必修的重要的基礎理論課。
(2)課程名稱: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主要内容:概率的古典定義、概率的統計定義;概率的加法、概率的乘法;随機變量、随機變量的分布;數學期望、方差;二項分布、均勻分布、正态分布、瑞利分布。
(3)課程名稱:大學物理
主要内容:本課程主要介紹經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經典物理部分主要包括:經典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等;近代物理部分主要包括:狹義相對論力學基礎、量子力學基礎、固體能帶理論簡介等。
(4)課程名稱:電路原理
主要内容:本課程介紹電阻電路、動态電路和正弦穩态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有:電路元件,基爾霍夫定律,疊加定理,置換定理,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電路的等效變換,分析電路的節點法、網孔法和回路法。線性動态電路的零輸入響應、零狀态響應和全響應,一階、二階電路的分析,分析正弦穩态電路的相量法,三相電路的概念和簡單分析,電路的頻率響應和諧振,耦合電感和理想變壓器,雙口網絡等。
(5)課程名稱:模拟電子技術
主要内容:本課程主要講述摸拟電子電路的組成及分析設計方法。重點是圍繞信号的放大、運算、處理、轉換和産生進行介紹。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模拟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對摸拟電子電路的分析能力、讀圖能力、設計能力及設計工具的應用能力;為後續的專業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半導體器件、基本放大電路、多級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電路、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放大電路中的反饋、信号的運算和處理、波形的發生和信号的變換、功率放大電路、直流電源等。
(6)課程名稱:數字電子技術
主要内容:數字電子技術是通信工程專業的技術基礎課。它的任務是使學生獲得數字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掌握數字電子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中小規模數字電子集成電路的性能以及主要應用基本知識;數字電子邏輯電路的基本分析設計能力和識圖能力和現代電子技術分析與設計工具的應用能力等。提高學生在數字電子技術工程實踐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為以後深入學習電子技術領域中其它内容,以及電子技術在專業中的應用打好基礎。
(7)課程名稱:通信電子線路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通信工程專業的專業主幹課和學位課,系統學習用于通信系統及設備中的各種通信電子線路。内容包括高頻電路中的元件、器件、組件、電子噪聲;高頻小信号諧振放大器;高頻功率放大器的原理與特性;反饋振蕩器的原理,LC振蕩器,石英晶體振蕩器;頻譜的線性搬移電路;振幅的調制、解調和混頻電路;頻率的調制與解調電路;相位調制與解調電路及反饋控制電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為後續通信原理,鎖相和頻率合成技術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8)課程名稱:信号與系統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通信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學位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信号與系統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與系統的定義、基本信号和系統的基本性質;2、LTI系統的時域分析。介紹連續與離散時間LTI系統的經典時域法:常系數線性微分、差分方程求解法和卷積法;3、 信号與系統的傅裡葉分析。包括連續與離散時間信号的傅裡葉變換及其性質,連續與離散時間LTI系統的頻域分析及其基本工程應用及方法:調制、采樣、濾波。4、 S域分析。掌握信号的拉氏變換及其性質,連續時間LTI系統的S域分析方法。5、 Z域分析。掌握離散時間信号的變換及其性質,離散時間LTI系統的Z域分析方法。
(9)課程名稱: 數字信号處理
主要内容:主要學習通信工程中研究數字信号的頻域特征的基本分析方法。内容包括快速Fourier變換和數字濾波器。要求掌握FFT的基本算法,了解提高計算速度的途徑。能夠根據系統的要求設計高通、低通、帶通和帶阻濾波器,通過仿真軟件分析和評價各種濾波器的性能。
(10)課程名稱:通信原理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通信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學位課。課程以現代通信技術和現代通信系統為背景,全面、系統地讨論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系統性能分析方法。内容包括:信道模型、随機信号分析理論、模拟調制解調技術、數字信号基本特征、數字調制解調技術、信源編碼、自适應均衡技術、部分響應技術、同步技術、最佳接收理論、差錯控制編碼理論等。通過本課程學習,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現代通信技術打下理論基礎。
(11)課程名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類專業大學本科生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系統地論述了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矢量分析、靜電場與恒定電場、恒定磁場、時變電磁場、平面波的傳播、反射和折射、傳輸線理論、微波傳輸線以及無源微波元件等。
(12)課程名稱:現代交換技術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通信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課 。主要介紹現代交換機的基本結構和交換技術;程控交換機的信令系統、硬件結構、軟件和組網方式,使學生對現代通信網絡和交換技術有深刻的理解。
(13)課程名稱:移動通信系統
主要内容:本課程是通信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課。主要講授移動通信系統的原理及構成,電波傳播與分集接收,幹擾和噪聲,組網技術,無繩電話,FDMA、TDMA、 CDMA移動通信系統,個人通信,移動通信新技術。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特點,為今後學生從事移動通信領域的工作打好理論基礎。
(14)課程名稱:計算機通信網絡
本課程講述了網絡的基本概念,網絡各個層的功能、結構、協議及應用等;讨論了流行的網絡技術,例如,局域網、無線局域網,主于網、城域網和廣域網及Internet及網安全、網絡改計及網絡管理技術等。
(15)課程名稱:GMDSS海上無線通信
本課程從系統、設備操作及相關業務規定的角度介紹了海上移動無線電通信系統與設備的基本原理與正确使用方法。内容包括:GMDSS系統組成與功能及相關規定、電波傳播與船舶常用天線的常識、GMDSS設備對應急電源的要求和應急電源保養知識、電台的管理、誤報警的處理及搜尋與救助方面的規定與相關知識等。
(16)課程名稱:衛星通信
本課程主要内容包括:衛星通信概況、衛星運動軌道和衛星組成、地球站和VSAT、空間鍊略設計、信号處理和傳輸技術、多址聯接、衛星蜂窩移動系統與網絡管理、衛星系統中的多媒體通信等。
(17)課程名稱:數字微波通信技術
本課程主要内容包括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數字基帶傳輸、數字微波調制與解調技術、微波傳播、微波SDH傳輸技術、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的傳輸設備、數字微波中繼系統的總體設計考慮和整機的重要性能指示的測試方法等。
(18)課程名稱:光纖通信技術
全面介紹了光纖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光纖的結構與分類、光纖的傳輸原理、光纖的傳輸特性、光纜的結構與分類以及光纖主要參數的測量方法;有源光器件和無源光器件的工作原理、種類和主要特性;簡述光端機的組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線路碼型的要求和常用碼型;重點介紹SDH傳輸網的基本知識、網元設備、網絡結構、網同步和網絡管理;光波分複用系統的基本概念、系統結構、工作原理以及WDM系統規範;光纖通信系統的光接口技術要求、系統性能指标和系統初步設計;光接口參數、電接口參數和系統指标的測試方法;MSTP的基本概念、關鍵技術、MSTP設備原理及測試、典型MSTP設備及組網應用;ASON的基本概念、系統功能結構、連接方式、關鍵技術和GMPLS;全光網絡的基本概念、網絡結構、光複用、光交換和網絡管理技術等。
九、課程的學時、學分及學期安排表(見附表)